最是书香能致远,青年读书正当时。每一次阅读,都是一场对话;每一次分享,都是一次成长!多读书,能养心;多读书,能睿智。
今年年初,栾城区人民法院青年干警读书班开班。党组书记、院长孟正军在开班动员中鼓励青年干警坚持终身学习,以学铸魂,以学增智,以学正风,以学促干,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,为栾城法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读书班开班以来,青年干警积极参加集中学习,主动自学,结合工作实际,畅谈体会,分享感悟,交流思想,共同成长进步。
下面分享读书班学习《乡土中国》一书的体会和感悟。
李春苗 民事审判庭法官
《乡土中国》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和分析,深入描写了基层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等方面,作为基层法官,阅读《乡土中国》感触良多。将乡村基层治理与“三下三进三联动”诉源治理工作相结合,延伸司法服务,通过多元力量化解纠纷,能够确保各方的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,通过处理和解决纠纷,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,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,助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。
邢亚卓 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
乡村是国家的根脉,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。作为基层法院干警,通过读费孝通先生的《乡土中国》,更多地了解了脚下的这片土地。中国社会是乡土性质的,我们不可忽视乡村的价值和意义,而如何实现乡村的和谐发展,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。在乡村治理中,法院诉源治理的理念至关重要,我院深入推进“三下三进三联动”的诉源治理工作,主动将诉源治理融入乡村治理,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郝晓敏 栾城镇人民法庭庭长
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差序格局,对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。在以地缘与血缘为基础的乡土社会,人际关系是长期稳定的,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和内在的礼治规则。在基层工作中,要根植于本土乡情,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,满足群众对于纠纷解决的特定需求,构建和谐、稳定、有序的规则共识,建立以法治为保障,以自治为核心,以德治为引领的治理体系。
杜文远 栾城镇人民法庭法官助理
《乡土中国》呈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乡村生活方式,描绘了“中国式社会”和“中国式家庭”模式,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,但家庭、亲情和人情依然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。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和人文精神,为我们基层社会治理、司法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和启示。作为基层法院工作人员,我们要厚植家国情怀,深耕情理法,立足中国社会“乡”与“土”,解好群众的“法结”与“心结”。
王洪伟 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
费孝通先生在《乡土中国》中写到“这里讲的乡土中国,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,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,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,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。搞清楚乡土社会这个概念,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。”
作为一名民事审判庭的法官助理,工作中接触的最多的是普通百姓。通过阅读《乡土中国》,我深刻领会到充分了解乡土民情,与当事人坦诚沟通,是办好民事案件的重要基础,因为只有走进农村、走进社区,走进群众中去,深入了解乡土民情,才能更好地调解矛盾、化解纠纷,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。